陪伴不好边缘型人格女儿的常见一个错误,是时候该知道了
阿夏是一名高一年级的女生,人既聪慧又漂亮,但学业上懒散拖沓,成绩已濒临班级倒数。当班上同学全力以赴地学习时,她在课堂上堂而皇之地看小说或趴着睡,还经常语带嘲讽地说“你们这么用功会去世的”,由此也影响了她的人际关系。表面上风淡云轻的她,实际上好胜心很强,受不了自己不尽如人意的学业表现,每当想到毕业就会有窒息感,继而用小刀或圆规划上胳膊来释放压力。对于自己的未来,她有不同寻常的构想,梦想成为韩国女团的一员。父亲认为这是痴人说梦,她与父亲有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,每当冲突发生时,她会出现冲向厨房拿菜刀的失控行为。从小学到初中,阿夏很沉醉于尖子生的自我标签。进入高中后,她惊愕地发现,班上高手济济,且这些高手一个个既聪明又奋进,他们都能为了学业废寝忘食。阿夏却依然故我,该睡觉睡觉,该看小说看小说,结果很快就在班级竞争中败下阵来,并逐渐沦落到了后进生的行列。面对外部压力事件,阿夏缺乏心理承受能力,与自身人格发展不健全有关。我在与阿夏的深入沟通中发现,她对自我的认知是割裂式的。有时自恋,比如她认为我是聪明绝伦的,我要当明星。有时却自卑,比如她存在我是一个异类,别人都用异样眼光看我,我是一个失败者的想法。她找不到自己在现实中的恰当定位。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,往往反映的是家庭问题。阿夏的原生家庭高度吻合焦虑的母亲,缺位的父亲,失控的孩子的家庭结构模型。阿夏妈妈自身有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,在对孩子的养育过程中,既有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,也有对孩子的高度控制与依赖。父亲因工作原因缺席孩子的成长,家中经常只剩母女俩相依为命。我:你的感觉是什么?阿夏:难过,堵得慌。我: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感受到了这种感觉。阿夏:胸口和心脏的位置。我:她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?阿夏:觉得很可怜。我:能说说关于她的故事吗?阿夏早年的创伤经历,由于母亲有产后抑郁,她在生命早期是被忽略和被遗弃的。如今与母亲的关系过于紧密,又有一种被监控的窒息感。在咨询中,她表示希望妈妈能够拥有自己的生活,不要太聚焦于她,否则她压力太大。希望母亲像其他母亲一样,去做瑜伽,和小姐妹散心。我在家庭指导中与母亲做了深入探讨,母亲有很大的触动和改变的决心。我:关于异类,你联想到了什么?阿夏:我要走艺考生的道路。在高中我就属于异类,要面临数量众多但力量微弱的反对意见。我:你内心涌现出什么样的感觉?我通过场景干预引导她看清自己的内心冲突,她表示其实自己也并非一定要走艺考道路,内心有摇摆,生怕自己只是一时兴起,今后并非喜欢艺术。这种摇摆说明她已经开始以更现实、更慎重的方式来看待自己的选择。咨询氛围始终是自由包容的,她感受到自己被尊重、被关注,可以自由地展现自己在现实中不被接纳、不被理解的部分,从而使得负面情绪得以宣泄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是温暖的、关注的和淡定的,而这样的咨询关系是有效转化的必要条件。父母也在接受家庭指导,也觉察到自己身上的很多问题。夫妻感情在回温,与孩子之间逐渐建立边界感,心灵在慢慢康复。对于阿夏而言,通过记忆重组干预,能够把认知的歪曲和情感的冲突识别出来,这是一条能使人格的各个部分得到整合的途径,她的内心在逐渐走向一种新的平衡与整合。我引导家长意识到,父母各归其位,让孩子有自己的成长空间。他们决定每个月开一次家庭会议,主动沟通。母亲不再把所有的精力关注在孩子身上,在健身房办了瑜伽卡。父亲开始反省与孩子的关系,意识到简单粗暴对孩子身心带来的后果,自己有生意应酬也会尽量带上妻子一起出席,多创造夫妻的共处时间。我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夏的病理性记忆,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时候,她几乎拿了满分,但妈妈却说她扣了2分,因为妈妈小的时候都是满分。面对妈妈的质疑和指责,她感到非常委屈和无奈,于是她跑到房间把自己锁起来,躲在桌子前伤心地流泪。到了初中开家长会的时候,她从前十名滑落了,妈妈觉得很没面子,抬不起头来。回家后,妈妈也为此事抱怨了一番。听到妈妈的抱怨,她感到非常内疚,心情糟透了,觉得自己毫无价值,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个废物。我对阿夏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,她焦虑的情绪平静了许多。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,阿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开始咨询时化着浓艳的妆,穿着时尚的服装,后来她就不再化妆了,每次都是穿校服过来,越来越像学生样,说明她更认同高中生的身份。她一直心情不错,没有出现情绪的爆发。基本可以按自己的学习节律,虽然惰性的想法会时不时冒出来,阿夏已经澄清,学业本身是她喜欢的,不喜欢的是超负荷学习。她由年级排名前进了70多名,再前进100名就可以进一段线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